鎂素在作物中的作用
植物含鎂量依植物種類不同差異較大,一般農作物含鎂量為0.1%~0.6%。通常豆科作物比禾本科作物含鎂量高,塊根作物鎂的吸收量通常是禾谷類作物的2倍。大田作物的花生、芝麻、谷子,經濟作物的棉花、甜菜、煙草、油棕櫚、咖啡、香蕉、菠蘿、柑橘以及蔬菜中的馬鈴薯、番茄都是需要鎂較多的作物。
(一)鎂的生理功能
、鎂是葉綠素的組分,是葉綠素分子中的金屬元素。葉綠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核心,植物缺鎂,葉綠素必然減少,外觀出現(xiàn)缺綠癥,光合作用減弱,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合成受到影響。
第二、鎂是多種酶的活化劑,由鎂所活化的酶已見報道的有30多種,鎂還參與其中一些酶(如丙酮酸激酶、腺甘激酶、焦磷酸酶)的構成。在呼吸作用的糖酵解過程中需要磷酸葡萄糖變位酶、磷酸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甘油激酶等的參與,而這些酶都需要鎂作活化劑。
第三、鎂是聚核糖體的必要成分,適量的鎂能穩(wěn)定核糖體的結構,而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所必需的基本單元,缺鎂能抑制蛋白質的合成。還有報道,鎂能促進作物體內維生素A,維生素C的形成,從而提高果樹、蔬菜的品質。
(二)鎂肥施用的效果:鎂肥肥效的高低,主要視土壤有效鎂含量和作物需鎂程度而不同,與施肥技術、土壤環(huán)境條件也有關。從已有的資料來看,我國主要是南方酸性土壤施用鎂肥效果較好,北方石灰性土壤鎂肥效果較差。60年代初期,謝建昌等在江西進賢不同肥力的紅壤性稻田與旱地紅壤在水稻和大豆上所施鎂肥的初步試驗來看,每畝施硫酸鎂12.5千克,水稻一般表現(xiàn)葉色加深,高度增加,增產5%~18%;其中大豆施鎂效果更加明顯,平均增產率23.5%。70年代,海南島大面積橡膠樹缺鎂葉黃,同時,在花生、油菜、馬鈴薯、甜菜、玉米等施鎂相繼出現(xiàn)有良好的效果。80年代以來,隨著作物產量提高,含鎂化肥及農家肥使用比例減少,特別在南方地區(qū),施鎂肥有效的作物種類普遍擴大。杜承林等(1991)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南、云南和海南諸省區(qū)的19個縣(市)26種作物上進行的100多次田間試驗,除少數(shù)作物施用鎂肥(硫酸鎂)未顯效果外,像煙草、菠蘿、甘蔗、橙、荔枝、香蕉、番茄、辣椒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增產2%~38%。增產率大于5%的占90%以上。黃兆強(1990)報道了福建西北部水稻缺鎂黃葉病狀況,據調查164個樣品的分析,土壤有效鎂低于臨界值(50毫克/千克)的樣品數(shù)占56.7%,3年19次的施鎂矯治黃葉病試驗,平均增產水稻11.8%。黃燕翔(1991)報道了福建西部老煙區(qū)煙田土壤缺鎂樣品占77%,4個鎂肥試驗,煙葉平均增產8.6%。林克惠等(1991)在云南煙區(qū)施硫酸鎂作基肥和噴施硫酸鎂試驗,烤煙的葉綠素、光合強度和硝酸還原酶活性都得以提高,煙堿 含量增加26.5%,品質發(fā)問。姚建龍(1991)報道了杭州市8個葡萄園土壤肥力研究結果,土壤氫、鋁飽和度高,有效鉀、鎂不足,葉片鋁、鐵、錳積累過多是葡萄劣質低產的主要原因,施用石灰提高了葉片鈣、鎂含量,降低了鐵、錳含量,葡萄生長得到改變。劉智等(1991)在黃紅壤、紅壤上15個油菜區(qū)施鎂試驗,平均增產5%。彭懷泉等(1991)在湖南麻少泥、河沙泥的兩上油菜施鎂試驗,平均增產12.2%。馬茂桐等(1992)在紅壤上4個茶葉施鎂試驗,平均增產5.9%。譚宏偉(1991)在紅壤上花生施鎂試驗,增產18.2%。楊啄(1991)報道了四川省酸性紫色土、黃壤作物施鎂均有增產效果。農業(yè)科學院士肥所微肥組(1992~1993)在北京通縣及山東省濟南花椰菜、菜豆噴鎂初步試驗,也有明顯增產效果,鎂與硼、鉬配合施用效果更好。
火爆農資招商網[助邦-天美(鎂肥)],可直接給該產品留言獲取廠家回復